文化故事|大世界、人民剧场、金海岸,哪个是你记忆中的东坡剧院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提示:本文有6326个字,阅读需15分钟,87年的故事很长,但很好看。
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地方能代表老底子杭州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备选答案里,一定有这些名字:西湖电影院、太平洋电影院、新华电影院、胜利剧院、东坡剧院、大华书场,再资深一点的老老杭州,估计还会报出城站第一舞台、西湖共舞台、新新娱乐场、大世界……
西湖边,杭州人的文化生活记忆里,很多地方已经消失了,有些地方一直还在,位置还是那个位置,味道也还是那个味道。
比如胜利剧院,老杭州看戏长大的地方,而另一个地标,就是东坡路上的东坡剧院。
但自从老杭州的娱乐品牌“金海岸”离开以后,剧场一直处于“消失”的状态。今年国庆期间,全新亮相的湖滨步行街很红,其中就包括了重新归来的东坡大剧院。
前几个月,钱报记者已经剧透过,从今年3月份开始,剧院一直在停业装修,10月12日,剧院将正式开幕,开幕大戏非常杭州——《白蛇》。更重要的是,它的新生,迎来了一个神仙阵容:艺术总监林兆华,导演林熙越,编剧杨浥堃、舞美设计谭韶远、作曲编曲陈雷 。
而“大导”林兆华担任东坡大剧院的艺术总监。
《白蛇》媒体场试演剧照
关于这部戏讲了什么,大导挂帅的新剧院,今后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请看下期分解。今天,我们先来说说老底子东坡剧院的故事。
这段时间,大家讲了好多湖滨的往事,但关于这家离西湖最近的剧场,却说得很少。
东坡地段好到什么程度?贴隔壁是知味观,马路对面是喜茶,湖滨银泰环绕,最重要的是,出剧场大门转个弯,100米不到,就是西湖。晚上7点看完西湖喷泉,散场慢慢往回走,7点半,直接拐进东坡剧院看戏——前几天,林熙越导演在排练《白蛇》时,每天往返这条路,发现了这个“秘密”,惊叹东坡就是杭州人的文化地标。
另一边是湖滨银泰和苹果旗舰店
bet365bet365 bingo
湖滨步行街,拐进东坡路,一边是LV等大牌,一边是剧场
但这几年,它有点淡了,杭州人对它的感情,却浓了。
如今东坡大剧院总经理刘洋说,这几天,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剧场好多次,因为知道东坡要重开,急着买票,而《白蛇》前几天才正式开票,“他们就每天来,一直等到开票。”
这么一个黄金到不能再黄金的地段,连续多年在浙江省排NO.1的演出场所,梅葆玖、尚长荣、茅威涛来过又来的剧场,它的过去到底是怎么样的?过去杭州人在这里看了什么戏?很少有人说起,说清,想在网上要搜一张它最老底子的照片,都搜不到,可见近10年它似乎已经要淡出老杭州人的文化视线了。
好在,东坡归来,故事延续。
这几天,我采访了几个“老东坡”,试着找回杭州人的东坡记忆。
(一)1922年,杭州大世界
买一张票可以玩一天
“东坡”的过去有点复杂,人生转折点多,经历比较丰富。比如它的名字,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其实都不太搞得清楚,到底叫东坡剧院,还是东坡大剧院?
都有。
现在,它叫“东坡大剧院”,过去,它叫“东坡剧院”——过去,过到哪个阶段,哪个年代?
我梳理了一下发现,东坡的“人设”,可以分为前东坡、老东坡和新东坡。
先回到老东坡的前世看看。
现在东坡大剧院的位置,东坡路10号,左手边是湖滨银泰,杭州30后、40后的童年记忆来了——“这里以前叫大世界游艺场,我妈妈还带我来看过杂耍的。”
97年前——不是1997年,是97年前,也就是1922年——够老伐,够过去吧?此地:延龄路(如今的延安路)和仁和路交叉口新建了“西湖大世界游乐场”(注:也有一说叫游艺场,后曾改此名,此时还叫游乐场,人们可能会把两个名字混淆)。
谁建的?
浙江老省长。牛伐?
他叫张载阳。
浣纱路169号,有一幢小洋楼,中西结合,主楼坐北朝南,青砖实砌,两层楼,三开间,建于民国初年,它的主人就是张载阳,号暄初,所以这栋别墅叫“暄庐”,而老杭州习惯叫它“张家花园”,因为他家花园实在太大了,整个花园占地6亩之多。老杭州回忆,浣纱路上的联合售票大厅就是当年暄庐的八字大铁门。
1922年11月,张载阳就任浙江省省长,兼陆军第二师师长。张省长非常喜欢文化艺术,又擅书法,为杭州城市建设做了很多大的文化工程,比如筹建浙江艺术专科学校,募修杭州的岳坟、钱王祠,曾亲自担任岳庙管理委员会主席,并向浙江军务善后总督卢永祥建议举办西湖博览会。
他也应该很喜欢看戏,倡议和支持扩建杭州几家剧院,1922年,就在他就任省长的这一年,新建了“大世界”。
西湖大世界游乐场和东坡什么关系?
别急。
杭州的这个大世界仿上海著名的“大世界”建造,“群众性”、“通俗性”、“娱乐性”是他办这所游乐场的宗旨,所以取名“大世界游乐场”,占地7亩多,砖木结构,初建时仅有共和厅、大舞台两个演出场和溜冰场(旱冰)一个。
到了1935年,大世界已容纳不下众多游人,于是又加盖了新的三层高楼,走廊环绕,包括露天场子,共有大小演出场8处,演出种类也多了,从上海引进了文明戏、沪剧、相声、杂技、西洋魔术等,还有专门演出本土剧种越剧、绍剧的舞台。
大世界相当于现在的shopping mall,场内还有溜冰场、杂技场、弹子房、说书场及电影场等,以及茶摊、面馆等餐饮设施。观众只需要花上2角小洋买一张票,就可以在场内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何娱乐项目,这种自助形式深受杭州人喜欢,当时绝对是杭州的文娱地标。
“耍子耍子大世界,香烟要吃大英牌。”这是七八十年前流行在杭州人口中的一句顺口溜。
要说到重点了。
8个演出场子里,场西有一座可容千人的“京剧场”,以演京戏为主,是当年杭州唯一常年演出京剧的场所。它的大门左首就是供扬州班、武林班、越剧等地方戏演出的中等场子。
(二)1935年秋天,改名东坡剧院
这一年胜利剧院的前身也创建了
《浙江省城全图》里有一个简单的词条:“大世界 1922 年创办 1935 年秋改名东坡剧院。”
杭州市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保存有一张老报纸剪报,记录了这次“独立”。1935年秋,“京剧场和游乐场分制,乃于东坡路另修大门,定名东坡剧院。”
剧场的样子,也有详细记载——
剧场盖顶为半球形的鸡笼顶型。最初场内是木制条椅,后改装座椅。舞台的三分之一是弧形突露于观众席。台板选取进口洋松,台下以钢筋水泥浇制基础,为使演武戏翻筋斗时富有弹性,于每块台板两段垫以弹簧,板与板之间留有缝隙。当机关布景盛行时,曾一度设置转台。转台底下装有铁制机械座盘,座盘上装有齿轮……场景布好,表演区灯暗时,发出信号至台下,四组人迅急转动,及时到位,换景速度极快。30年代曾风行一时。
所以,如果从名字上追溯东坡剧院的历史,应该从1935年开始。而走几步路就到的胜利剧院前身联华大戏院,也在这一年创建。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湖大世界游乐场”改名字了,改成“人民游艺场”,此时东坡剧院划归游艺场统一管理,还改名了,叫“人民剧场”,原来的大门作为太平门使用(注:太平门,就是公共场所如礼堂、电影院等,为有突发性事件时便于疏散人群而特设的)。
可惜,我没有找到那时的剧场照片。
1952年,人民游艺场由政府接手,易制地方国营。
接下来,又一个转折点到了——1955年,人民游艺场改为中苏友谊馆,恢复“东坡剧院”名称,并与中苏友谊馆分开,再次独立,大门仍在东坡路。
这张珍贵的东坡剧院老照片,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50年代,由杭州市文化中心提供
下来几十年,剧院进入平稳期,装修过几次,但仅仅改善观众厅设施,舞台并没有作根本性变化。
直到1984年,最大的转折点来了——杭州市政府筹建杭州市文化中心,老东坡拆除,准备建新东坡。这意味着近50年的“老东坡”时代结束了。
老东坡群星璀璨。
盖叫天、李如春、张美娟等都在这里演出过。“越剧皇后”姚水娟,在此上演代表作《泪洒相思地》,从此声名大振。京剧刀马旦张美娟也由此跻身上海舞台而成名。
这一年,以演出京剧而著称的东坡剧院,落下大幕。
我在孔夫子上找到了几张东坡剧院1961年的节目单,邀请上海电影乐团来演出,全是大咖啊,王丹凤、孙道临、上官云珠!
(三)1986年,新东坡时代开启
你还记得魔宫吗
东坡此后的历史,进入到“新东坡”时代,我们身边还能找到亲历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杭州人对文化消费的要求日益提高,但当时,杭州还没有成规模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
1986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动工兴建杭州市文化中心一期工程,其中就包括了东坡大剧院——请注意,东坡剧院改名了,大剧院——这也是“新东坡”时代的标志。
1990年9月28日,文化中心部分厅室对外正式开放。一期工程主要由东坡大剧院、文化商场、多功能厅、延龄宾馆、魔宫、室内溜冰场等场所以及部分商业用房等组成。
尤其是魔宫,在当时的杭城小有名气,排队等候的游客挤满了20多米长的通道,队伍一直蜿蜒到当时的海丰西餐社门口。绿岛点歌台、溜冰场、音乐茶座、台球乒乓、电子游戏房,都是杭州最洋气的娱乐活动。
听起来,有点像升级版的“大世界”,也更像现在湖滨银泰的前身。
如今重建后的“东坡大剧院”,位置没有变,标志性的大台阶上去,就是大门。面朝剧院,左手边,正好连着湖滨银泰D座的商铺。
东坡大剧院的老前辈余老师说,现在湖滨银泰的大部分地方,就是以前文化中心的多功能厅,东坡大剧院的位置一直没有动过。
“文化中心有6层,7层是露天,本来想搞露天音乐会,看得到西湖,景色很好。旁边还有个东坡宾馆,也属于文化中心。”如今,东坡宾馆依然在,而要说“文化”的功能,只有东坡大剧院还保留着。
兜兜转转,西湖边,杭州人娱乐文化生活的中心,这么多年来其实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都围绕着东坡转。
1992年4月8日,东坡大剧院开业,1100个座位——余老师一秒都没迟疑,蹦出了这个日期。
来东坡以前,她在杭州另一个剧院工作:新中国剧院。
“除了胜利剧院,当时还有新中国剧院,在青年路上,演戏曲为主。解放路上还有个解放小剧场,现在的亨得利钟表店旁边,文物公司那边,过去太平洋电影院对面。现在这两个剧院都没有了。”
东坡开业,“剧场不要太高级啊。”70多岁的余老师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到门”。她一一细数——
闹,美国音响;英国电子计算机32路数字调音台;舞台前的升降乐池,升起来可以向舞台延伸的,我们在杭州是第一家;230路调光设备、电子监控器;18根吊杆……
我找到了开业前一天《钱江晚报》的报道,记者孙坚华的稿子开头,开门见山,跟余老师说的一模一样,关键词:高档。
全文如下:
人们期待已久的现代化、高档次剧院——杭州东坡大剧院明天将正式对外开放,其新颖的造型、齐全的功能在我省备受瞩目。
东坡大剧院即杭州市文化中心剧院,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参照了西洋歌剧院的设计风格,是一座设计先进、空间丰富、造型新颖、功能齐的高档剧场。剧院拥有电子计算机控制音响系统,电视摄像跟踪实播系统,多功能升降乐池还可延伸作表演区,观众厅空间处理丰富,合理,设有包厢雅座,楼层高低起伏,视听效果好,适合各种类型的文艺表演。
杭州市文化中心位于闹市区。东坡大剧院落成后,将与文化中心已经先期投入营运的舞厅、歌厅、音乐厅、卡拉OK厅、录像厅、露天舞台等一起形成一个进行国内外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及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大世界”。
东坡大剧院开放当天将特邀中央民族歌舞团进行专场演出。来自北京的艺术家们将向剧院的第一批观众奉献大型民族歌舞《民族之花》。据悉,近期内,东坡剧院还将邀请一批国内的知名剧团前来献艺。
2004年东坡大剧院
回忆丝毫不差。
余老师说,当年剧场的目标,就是大力引进好节目,比如高雅艺术,这在过去杭州还是比较少的,比如德国交响乐团、俄国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的大型交响乐伴奏《天鹅湖》在杭州大受欢迎,“这是现场交响乐伴奏的,以前放录音,放音响多。130多个人来,包吃包住包演出费,原计划只演2场,结果演了4场,3个晚场1个日场,空前成功。”
看一组数据:1992年到2001年,10年间,东坡大剧院先后组织了国内外500多个文艺团体,演出2000多场(次),每年演出戏曲、音乐、舞蹈达200多场,创下了浙江省演出场次第一,连续多年被省评为“优胜剧院”。
芭蕾舞、交响乐、歌剧、舞剧、话剧、京剧、滑稽戏……东坡的演出非常丰富,而越剧、京剧、绍剧等等,更是保留节目。梅葆玖、尚长荣都来过,茅威涛、赵志刚等等更是“常来常往”,“小百花、上海越剧院来了很多次。”
不过,当时很多剧种,比较小众,淮剧、滇剧等等,很多人听都没听到过,那时候市场也没有现在那么繁荣,所以需要组织观众。
大家说,哎呀,我们听不懂。
东坡的工作人员说,听不懂没关系,先来看戏,看了不好,可以不付钱。
“我们当然知道不会不好看,相当有把握,因为这些戏我们先去看过,相当好。”余老师笑。
比如辽宁歌剧院《沧海》、重庆川剧院《金子》,都是经典。特别是淮剧《金龙与蜉蝣》,“大家看了之后,唉哟,连连鼓掌,好好,确实好。当时戏曲配电脑灯是很少的,这些戏一用电脑灯,效果更好。”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这部“都市新淮剧”就是郭小男导演的代表作,当年在东坡引起了不小轰动。
2004年的东坡大剧院,当时是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主剧场。请注意,东坡路上的麦当劳,在当时也是标志性的,这次重新亮相的东坡大剧院,麦当劳已经消失了。
“我们剧场请来的节目,一定要好。比如参加中国艺术界的节目,梅花奖得主,省一级、市一级的剧团,在当地是著名演员,我们都要自己看过,才决定请不请来。”
你应该感觉到了,东坡在当时可以说是杭州人的看戏风向标,而且有几次胆子还比较大。听余老师说——
《孔繁森》在北京演出,反响很好,我们也去北京看,当天晚上演出结束,半夜里了,直接坐下来跟他们谈,要请他们来东坡。他们还不太相信,你们这样跑过来就要请我们去演出?我们这个团有100多个人,包吃包住包演出,起码演出十几二十场,只演几场还不肯来,毕竟是山西省话剧院。结果半夜合同就签了下来,当时他们演出公司的总经理一听说东坡来了——认识的认识的,我们相信的。大家都在演出行业,传来传去,都知道杭州有个东坡大剧院,牢靠的牢靠的。
当时一张戏票多少钱?
一般30块,100块算是很高了,最低10块。上海京剧院相当好的戏,连演5天,很多年纪大的戏迷,每天晚上都在剧场门口候着,希望能够等便宜的票子,或者退票的,剧院就开放了楼上100多张空位子,10块钱一张当场卖给他们。
(四)2003年,东坡转型期
很活络的金海岸来了
2003年,对东坡来说,又到了转型期。
很活络的金海岸来了。
当时,文化中心根据市政府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积极寻找市场,主动与民营企业金海岸娱乐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大型文化旅游节目《西湖之夜》,每晚7点半到8点半,用一场大秀,讲杭州风俗、历史,杂技队、乐队,规模很大。
而在当时,张艺谋的《印象西湖》、黄巧灵的《宋城千古情》,以及金海岸的《西湖之夜》,是杭州三块著名的文旅招牌。
除了旅游专场《西湖之夜》,东坡当时还有夜场,晚上9点开始,是专门给杭州市民观看的综艺秀,相当于一个小型春晚,开场秀歌舞杂技魔术,什么都有。
“相比起来,杭州人更喜欢综艺秀。”
金海岸的当家主持人周磊说,2003年以前,金海岸的演出一直租用中北桥建设银行二楼,1998年公司创立,合同到期后,一直想找一个更好的场地,扩大品牌的质量。当时杭州的剧院不多,场地不够大,最后选择了西湖边的东坡剧院,场地够大,交通方便,靠近西湖,签了10年合同。
但周磊发现,过去在中北桥,杭州人来看演出的比例有50%-60%左右,但到了东坡后,观众成分发生了变化,杭州本地观众少了,以外地观众,游客居多。“白天西湖边看景点,晚上就来东坡看演出。当时是蛮流行的。”
金海岸在东坡大剧院的演出
金海岸已经离开东坡大剧院4年多了,如今在杭州剧院三楼的魔方剧场,继续驻场演出,算是过渡期。周磊说,明年,金海岸会在西湖文化广场拥有自己的剧场。
如今,“入驻”东坡大剧院的,是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它的分量,在中国戏剧界,自不必多说。
“东坡”的风,又会往哪个方向吹?
不管怎么样,总归是面朝西湖,春暖花开。
感谢管浩川、朱荣、蒋菡对本次报道的支持
参考资料
陈东渭的《杭州大世界忆旧》
刘淑林《民国时期杭州新式娱乐生活》
岳雁《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暄庐”》
金海岸娱乐 金海岸娱乐
////金海岸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