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德
王育德(台湾话:,1924年1月30日—1985年9月9日),台湾作家、,文学博士国际娱乐网站。讲师、助理教授、教授。埼玉大学讲师、东京都立大学讲师。国际研究权威,战後台湾独立运动重要领袖之一,亦为日本「台湾青年社」及其机关刊物《台湾青年》之创办者,是应二二八事件而起的战後第一代台湾独立运动人士中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说胞兄王育霖或者是廖文毅是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话,王育德则是和他们两者截然不同。他毫无政治野心,他之所以投入台湾独立运动,乃是对这个新政权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多方压迫深感不满,而终於想奋力抵抗。王育德对台湾独立运动的参与,对战後这一代之台湾独立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王育德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1月30日出生於台南州台南市2-65,王育德出身富庶家庭。父亲(1880-1953)是海陆物产罐头的批发商,早年曾在杂货店当学徒。王汝祯13岁时其父去世,留下债务及25岁的後母。15岁时《》割台,王汝祯负起照顾後母及妹妹的责任,在累积财富,经营金义兴商行。昭和十五年(1940年)日本纪元二千六百年庆典上,王汝祯被选为台湾民间人士代表。期间,由於景气好,王汝祯的生意急速发展。王汝祯曾於东门町大人庙借店铺、或买下高砂町员外境「和源」的旧店铺,但都马上不够用。大正七年(1918年)在本町草花街(现民权路)盖了两百多坪的住宅,包括王育德在内多名子女都住在这。
王汝祯22岁时与元配洪铨结婚,然而元配不能生育。最後王汝祯娶妾毛新春,即王育霖与王育德的生母。然而毛新春婚後首先生下的女儿王锦香,随後王汝祯再纳苏扬为妾。王育德虽为毛新春所生,然而必须叫洪铨为「阿母」(a-bú),生母只能叫她「阿江」(a-e),「阿江」是种昵称,王育德也不清楚出处。据王育德回忆,「阿江」是在「阿母」与另位小妾「阿扬」(a-iang)的联手下,饱受欺凌。在昭和九年(1934年)病逝,当时王育德才十岁。
由於王汝祯仍充满清朝时代的观念,王汝祯虽然对子女接受日式教育表示理解,但他认为只有之教才是真正的学问。因此王育德从五六岁就被强迫学习汉文,当时用学汉文。有时到私塾受教。王育德曾受教於赵云石教汉文。昭和五年(1930年)4月,王育德进入末广町的末广公学校(今台南市中西区进学国民小学)。当时台南市有两所小学校及五所公学校。二年级升三年级时,王育德曾转考南门小学校未果。
公学校时,发生九一八事变、,学校也灌输「日本是正义之国、支那是不义之国;日本军强大、支那军弱小」的观念,当时小孩子与朋友对骂时,脱口而出的便是「、宋美龄、传染病、、霍乱、死了没关系」。有次王育德回家时仍一个人喃喃念着,被爱戏弄人的掌柜阿郭听到,就打岔说「蒋介石很了不起喔,死了可不行。」引起王育德生气,差一点出拳揍他。直到看到上海攻防战中,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才恍然大悟阿郭的话。这时转换过来的价值观持续到1945年,之後又重回以前的「蒋介石、宋美龄、传染病、伤寒、霍乱、死了没关系」,不过这一次的转换已经是真心的。
小学毕业後,王育德将升学目标设定在王育霖考取的,然而在国语(日语)科失败。昭和十一年(1936年),王育德考入第二志愿的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学(今),以近乎满分考上。同学中包括叶盛吉。
在学校里,王育德曾受到内地人(日本人)的针对与欺负。尤其在1937年「」(即卢沟桥事变)後,日本皇军连战连胜的气势感染到了内地人态度。当时学生必须撰写「支那事变日志」,每星期交给学年主任检阅。一提及南京陷落威尼斯娱乐网站 ,就得称誉皇军勇猛;一谈到蒋介石逃到,就得嘲笑支那软弱;一知道开始徵用台籍军夫,就不得不写:这是台湾人的神圣义务。有时王育德试着写出真正的心情,就被用红笔写不够深入。
昭和十五年(1940年)4月,在台南一中四年修了後。王育德通过文科甲组考试,进入台北高等学校。同班40人中有7名本岛人,包括王育德和。
昭和十七年(1942年),王育德提早自台北高等学校毕业。也循当时一般富家子弟的脚步,远赴日本就读。秋天,王育德报考经济学部落榜,最後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进入第二志愿文学部支那哲文学科就读。他的求学因为而中断。昭和十九年(1944年),随着日军节节败退,王育德拜访王育霖下,认为日本会输掉战争,到时将对日本内地展开全面袭击,如此内地将陷入混乱。远离故乡的留学生即使要买黑市也没有门路。当时其父催促回故乡的讯息抵达,因此两兄弟决定分开危险,一人回台、一人留在内地。由於王育霖已在京都地检处工作,因此是王育德回台。
王育德仍然拥有诗词、语言研究方面的才华,诗、戏剧及语言学,才是他主要兴趣的所在。战後国民党政权初期,王育德受廖继春邀请,任教於,推行台语话剧,并自行以台语撰写剧本演出,他的第一个剧本是「新生之朝」。
二二八事件後,其兄王育霖无故被杀,王育德先是逃到香港去,并於1949年再由香港转往日本,并重回东京大学继续其未完成的学位。
他先是加入廖文毅所主导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但两个人的个性完全不同,对台湾之历史、独立运动、以及台湾独立本身,也各有不同的意见,看法南辕北辙,难以合作超过两年以上。特别是他们对二二八的见解有相当的差异,王育德并不同意廖文毅将二二八事件视为是一种“革命”的看法。基本上,他对廖文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持保留态度,虽然认同在当时那种背景下,廖文毅仍然有值得赞扬的“贡献”,他本人却宁可以学术界为其利器,口诛笔伐,从事各色各样的台湾研究工作。
1961年6月,时任农复会官僚的李登辉利用到日本出差的空档,和友人密访王育德。王育德在6月16日的日记上写道:「晚上回到家,李东辉(「东辉」与「登辉」日语发音同音)先生来访…确实是一位令人有好感的人物,来到日本後,第一次遇到这麽棒的台湾人。对将来的独立可寄予厚望。」两周後,王育德回访李登辉的东京落脚处,在日记上记着「像他这样的好男儿,台湾只要有一百个,要建设理想国度绝非痴人说梦。期待能满是元气的再会。」
1960年2月,时任讲师的王育德与东京大学留学生黄昭堂、等六人,共同成立另外一个鼓吹台湾独立的团体——“台湾青年社”(Taiwan Chinglian Associates),同时也开始创办日文版的《台湾青年》(The Taiwan Youth)双月刊。
创刊於同年4月10日的第1期《台湾青年》,在其发刊辞上对《台湾青年》的由来做了历史上的溯源,说明这本刊物是继承林呈禄、、刘明朝、黄呈聪等诸位先辈於1920年所创刊的同名杂志,同时也延续其追求台湾人自由和幸福的精神。不久,许世楷、张国兴等台湾留日学生也相继加入这份刊物的编辑工作。
当时的《台湾青年》并不赞成廖文毅等人急於成立“临时政府”的做法,他们希望先激发海外台湾人或留学生的,争取台湾人的支持。这份原本以日文发行的刊物,其所使用的文字曾经数度更换过,先是在1966年10月改为完全以中文发行,然後在1970年2月又改为隔月轮流发行日文版和中文版,最後又於1973年4月再度改回日文版。
由於《台湾青年》及相关台独运动事务的耽误,王育德一直到1969年才以的研究取得东京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历任明治大学的讲师、副教授、以及教授。
1975年王育德任「台湾人原日本兵补偿问题思考会」事务局长,1982年任台湾人公共事务会()委员。
王育德於1985年因心肌梗塞去世,终其一生没有重回台湾。
bet356体育在线官网亚洲版
2018年9月9日,台南市政府在他位於台南中西区民权路上的老家挂上「王育霖、王育德兄弟故居」纪念牌,此外设於吴园的王育德纪念馆也正式开幕。王育德妻子王雪梅、女儿王明理、外孙女近藤绫等家属也从日本返台参与挂牌及开幕仪式。纪念馆中有展示王育德的相关文物,并重现其书房。
王育德着作较多,大致上涵盖的领域包括台湾的语言、历史、和文学。不过,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本着作却是《台湾:苦闷するその歴史》(东京:弘文堂 1964年)这本书,为关於台湾历史的通俗性着作。这本书的中译版一直到1979年才出现,即《》(东京:台湾青年社 1979年),此书在台湾曾被中国国民党政府查禁。
台湾的前卫出版社从1999年开始,以三年的时间翻译、编辑完成达十五册之多的《王育德全集》。被收入的重要着作除了《台湾:苦闷的历史》(1999)一书以外,还包括《台湾海峡》(1999)、《台湾话研究卷》(2002)、《我生命中的心灵纪事》(2002)、《台湾独立的历史波动》(2002)、以及《王育德自传:出世至二二八後脱出台湾》(2002)等书。
王育德於1969年以台语系统的研究获得文学博士。
(单篇论文不收入)
- 王育德,1964,台湾:苦闷するその歴史。东京:弘文堂。
- 王育德,1970,台湾:苦闷するその歴史,补充修订版。东京:弘文堂。
- 王育德,1987,台湾语音の歴史研究。东京:第一书房。
- 王育德,1987,台湾语入门,日中出版。
- 王育德,1993,台湾语初级,日中出版。
- 王育德、近藤明理,2011,「昭和」を生きた台湾青年 日本に亡命した台湾独立运动者の回想1924-1949。东京:草思社。
- 王育德,1979,台湾:苦闷的历史,中文修订版,黄国彦译。东京:台湾青年社。
- 王育德,1993,台湾:苦闷的历史。台北:自立晚报。
- 王育德,1999a,台湾:苦闷的历史,黄国彦译。台北:草根。
- 王育德,1999b,台湾海峡,曾丽蓉、吴品慧、陈玫孜、宋宜静译。台北:草根。
- 王育德,2000a,台语入门,黄国彦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0b,台语初级,黄国彦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a,台湾语常用语汇,陈恒嘉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b,闽音系研究,何欣泰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c,台湾话研究卷,李淑凤、黄舜宜译;黄国彦监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d,福建语研究卷,林彦伶等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e,我生命中的心灵纪事,邱振瑞等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f,王育德创作与书评,邱振瑞等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澳门黄金城02g,台湾独立的历史波动,侯荣邦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h,蒋政权统治下的台湾,李明宗等澳门黄金城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i,台湾史论&人物评传,赖青松等译。台北:前卫。
- 王育德,2002j,王育德自传:出世至二二八後脱出台湾,吴瑞云译。台北: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