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人街探案 3》拍的不差但是口碑跌得那么厉害?
下午看的,感觉比第二部好,但为什么口碑大滑坡啊……
尽量不涉及任何剧透来评价吧
感觉被春节档这个合家欢性质的东西绑架了
它更像是一些,额,其实已经算优秀的春晚小品了,至少比近年春晚这些小品的趣味性、创作力、格局什么的都要好是真的
但是前两部珠玉在前
第一部的高度在那里
第二部虽然重心有所改变,但叙事格局和人物画像做得都足够精致,闹是闹腾了些,也缺少第一部那样深刻而巧妙的情节设计与“宅趣味”“发烧趣味”等硬内核挖掘,可是我们仍然可以说它是相对成功的创作,毕竟第二部是一个表面很花哨,但真的看进去后会发现很吃调度的作品
而第三部就说如果它真的是一部春节档“轻化”的“大众推理”深度,而把重心放在了作为娱乐性表达的作品上来说,真的不算差,至少比美人鱼啊白骨精啊疯狂歪杏仁啊这些主题陈词滥调,趣味乏善可陈的东西,是有着非常,怎么说呢,“有想法”的有趣设计的,但它的本格内核,做得是真的不够好,而“有想法”这个点,在第一二部里却只是作品中一个很基本的要求
东京舞台天然具有本格气质,你想想,前些年国内比较火的嫌疑人X的献身,虽然这并不算是本格派的作品,但在核心设计,和叙事角度的设计上是具有核心趣味的
至少我们希望比柯南还是要设计深入一些吧?
而第一部的精妙就不说
就算是核心诡计多少有些“轻拿轻放”的第二部,也有一个反着给的小包袱,就是大阴谋下的小阴谋,看似在整个大结构中不重要,事实本身也确实不重要,但这才是案情最核心的东西。
而第三部的凶手啊诡计啊的设计,有点儿“好猜”
好不好猜这个东西,在大众娱乐观影和类型片爱好者的眼里,是完全与直觉相反的
大众娱乐奔着娱乐去,却往往喜欢“(胡)猜”
而类型片爱好者奔着类型片趣味去看,却往往并不把观影点放在“猜谁是凶手”,而是放在了文学影视作品本身的编排上。因为他们大都早就度过了“我一下几就猜粗来啦(小唐口音)”的观影阶段,并不认为自己猜出来算是核心趣味,这一点在第一部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这就会导致一个效果,就是求乎其中者取乎其下
你不把你自己调性拔高了,就算让娱乐电影观众去看,他们也会觉得“哈果然是这样”而已
更不用说类型片粉丝了
第一部的反转,不但因为深入的设计扩充了核心粉丝的信息量挖掘空间,也至少让普通观众发现“哇这人设计得有点儿厉害”之后反转了再吓一跳。我在评价第一部的时候说过我三刷的时候,最后那个经典镜头出来的时候旁边一个姑娘直接嗷一声大叫趴到她闺蜜腿上了
而第二部的大案套小案,小案才是核心案子的设计也让整场影院一片唏嘘之声,这就是效果了
而第三部优势的地方,其实在于陈思诚满满的宅元素情怀,但是这,你给普通观众看,他没梗,不知道,你给本格推理观众看,他会觉得你显摆些无核心作用的东西,而你给宅圈看,他们又会觉得无趣——我用你告诉我?
虽然我还没看,买了预售票是初四下午的场,好家伙唐探3在魔都预售票都卖的太火,我们几个小姐妹想一起去看,提前一周买票大部分电影院场次都满了好不容易找个市中心电影院座位能有连排的位子的。但看这两天的评价(剧透评价基本我已经略过了)我大致猜出问题在哪里了。
唐探系列每一部都是在电影院看的,说实话唐探系列走到现在爆红,是带着一种偶然性。
唐人街娱乐
唐探1的时候,很明显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是定位成喜剧片,案件发生在泰国,从整部影片的质量来看,投资成本并不高,据说只有8000万,没有太多特效部分,大部分都是泰国实景取景,场景限定范围也很小。而16年年初唐探1取得8亿多的票房已经是赚的盆满钵满(和现在唐探3首日票房直接超10亿的热度差了几个次元)。可见当时资方的万达也没想过这个系列未来会爆红,只当作一部题材有特点(喜剧+推理也算是国内先河了)的小体量商业电影来投资,毕竟喜剧电影一直体量都不大。
8000万的小投资带来8亿的票房,这可不得不说是一次中型爆发。于是导演陈思诚的心思开始活络了,想把唐探这个IP做起来,做起唐探这个IP,那就不能只是小家子气只有唐仁和秦风。
唐探2直接拉到了5.5亿元的投资,案件在美国,这次电影中各种特效就明显多了起来,我印像最深的秦风头脑中计算推理宋义的位置,那一段特效把曼哈顿地图做出来整个未来科技的效果。而唐探2在18年春节档上映,这种喜剧片也是春节档中最受欢迎的合家欢商业片类型,这次迎来了一次大爆发,票房最终达到了34亿(已更正)。
而在唐探2中,为了把唐探世界的人物充实起来,引入了Crimaster这个APP元素做为引子,引出唐探世界的其它侦探人物,像双马尾黑客kiko,自恋日本侦探野田昊等,这其实也是为后续唐探系列打下伏笔,只有更多人物才能撑的起更大世界观的唐探新作。
比如唐探1中,凶手居然能躲在死者家里床底下一周不被发现,监控一周都拍不到凶手,意味着凶手根本就没走出过死者的工坊,人一周不吃不喝不拉撒这还能真的活的了么?
比如唐探2中,我一直觉得最终凶手那个外科医生的杀人动机很不合逻辑,犯人对中国的术如此痴迷以致于要靠杀人取脏器来完成仪式,这是一种很迷信的思想,一般外科医生这种职业,头脑极端理性而且逻辑性极强,这种极端迷信并不符合外科医生这样的职业的特点。
而且因为唐探中唐仁这个主角存在,因此很多时候从剧情需要照顾角色表现使得人物丰满,推理有时一些要素一直往风水上靠,这就很不符合真正悬疑推理剧要求的逻辑严密的特点。但如果当作喜剧片来看,也不是什么硬伤。
那是什么时候唐探系列会被人以推理悬疑剧来期待的呢?就是在唐探3上映之前大量以唐探宇宙的名号营销开始的。
本来如果没有疫情,唐探3应该是在去年春节档上映,而去年春节前唐探3可谓是做足了宣传攻势。
当时我看了这部网剧后,个人感觉这算是目前国内网剧水平中最好的那一档,每四集一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曼陀罗之舞就是标准的悬疑推理剧,虽然有一些逻辑硬伤,但整体恐怖悬疑加上足够推理的成份,一点也不看出之前唐探的影子。而第二单元玫瑰的名字引出Q所在的组织重要人物IVY,IVY这个人物充满种种谜团给唐探3做了足够的铺垫。第三单元幽灵邀请赛虽然是口碑最不好和前两单元比起来感觉画风突变,把唐探3中其它出场侦探引出来。
唐探3利用高质量网剧来完善整个世界观和人物关系,这确实是国内首例,也是大手笔,可以从网剧质量看出网剧本身的投资并不小(但和唐探3一下来个13亿投资算少多了),而网剧自身商业价值并不高,但就是为了唐探3上映之前造势宣传。
就像知乎唐探3讨论的火热,这两天一直有讨论Q是谁?但从我角度来说我并不是很有兴趣去想,因为本身唐探系列剧情推理逻辑就不严密,自然也就从已有剧情逻辑中很难真正去分析。
但本质上,悬疑推理剧这种偏小众的类型片,是很难扛起票房的,唐探3做为春节票房扛把子被资方被陈思诚极端看重,还是会尽量往合家欢喜剧这种工业化电影的方向去做,才能真正得到最大量的受众。
拍的不差?的确。
但是拍的也不好啊!
现在这个口碑其实正常,6分左右我觉得都算正常。
写回答之前纠正题主一下:唐探三拍的很差,所以口碑跌得厉害。
————————————————剧透预警!
我先把我的结论和我的评价放在这里:如果这部电影叫《唐人街大冒险》,我可以给它8分(满十分);但它是《唐人街探案》的续作,无论你丫陈思诚想不想构建所谓“唐探宇宙”,就这个水平我只能给它5分。
本人在大年初二和高中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走出IMAX厅,我们的脸色都很凝重。要问原因的话,看过唐探三的朋友应该明白——这部电影的后半段一点也不有趣……接下来我将凭借有限的记忆尽量梳理全篇,如有疏漏,欢迎大家纠错补充。
开篇的一段闪回交代了有关秦风和其父亲的往事,让刚坐下还没进入状态的观众们着实有所期待:这次导演将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秦风为什么梦想着“完美犯罪”呢?他在这一部是否会黑化?Q是谁?他和秦风又会有什么纠葛?
然后东京机场的一段费人费钱的长镜头混战打戏,就让我隐隐感觉不对……虽然很爽很刺激,但这是在干啥???为了告诉观众你野田昊是“东京之王”么?情况到底是紧张还是轻松?为啥前一秒一脸严肃,后一秒他们又不紧不慢地坐上代步小车又转乘地铁?从这里开始,整部电影正式进入导演的节奏了——有关东京元素的无限堆叠。
从预告开始,观众应该有感觉和预料:唐探三比起一二部来,更像是春节去日本旅游顺便破个案子揭开Q的身份,顺便构架唐探宇宙的雏形。只是我没想到它完全舍本逐末,变成了稀松平常的贺岁电影……老实说我真的很失望。
终于,开始介绍案件了,我这里就不再复述了因为它真的不算复杂,甚至看完电影我一琢磨:相关人员只有三个人???被害者;被害者的秘书;请二人组来的黑帮老大。我列出的不是嫌疑人哦,而是整个案件的所有相关人员……接下来的甚至亲自解释清楚了:黑帮老大没有嫌疑,因为他根本没必要杀人。到这里观众们其实已经可以做出推测了——要么是被害者自己碰瓷但是失误了;要么是秘书下手原因和手法未知;要么是黑帮老大出于其他的恩怨情仇下手杀人。你要说能不能跟着主角逐步推理出来呢?那肯定是不能啊……因为三个重大线索只有到了最后庭审才告诉你啊!!!(此为后话)
之后的剧情推动简直让我瞠目结舌——日本警方真就一点事情没做!!!尸检没检出头部打击伤也没查出死者的致命伤是二次伤口……明明扣下了作为证物的汽车却没有搜查……不调查黑帮老大和秘书的身世背景……当然这是站在看完电影的上帝视角,当时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根本想不到这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和主角三人在进行东京大冒险呀~
卡丁车;柏青哥;剑道;相扑力士;地下排水系统,毫不费力就能列出本片中显现的众多东京元素。伴随着女秘书被绑架,密室杀人案正式和寻找Q的身份联系到了一起,经历了东南西北一通折腾之后,托尼贾和野田昊被淘汰(野田昊被淘汰的理由就tm离谱),在传说中东京的地下,我们正式见到了Q的喉舌——奸杀犯,他想要通过逼秦风杀死罪大恶极的自己,从而使其堕入原力的黑暗面……到这里为止,我都还挺喜欢的,因为确实符合贺岁片的特点。并且其中设置的几个问题还算巧妙(除了那个36D),顺便叩问了一下人性。bet356体育在线官网亚洲版
秦风被诬陷入狱,唐仁远走寻求转机,在监狱内得知了Q是一个组织,并且想拉他入伙。得知这个结果的我,是很崩溃的……因为Q是一个组织这种事实在是太无聊了……和它前期渲染的高深莫测无所不能,形成了巨大反差。秦风他当然严厉拒绝了,然后告诉警司,他也有伙伴!接下来就是报菜名一般地伙伴们挨个出场:KIKO,林默(司机),思诺(就她有点用),还有那几个SB灵童和陆什么,轮到他们几个出场的时候,整个影厅鸦雀无声,就听到他们的喊声:“因为我们是五大灵童!!!”……没看过网剧的在想这特么谁啊?看过网剧的在想不是吧又有你们啊……这段戏份应该是所有唐探三观众心中的公认败笔了。
在标准的“合作→分开→再合作”的调动情绪环节后,影片来到了结尾揭开一切的庭审环节。我们见到了一系列无视法庭纪律的行为,不过因为是贺岁片这都可以接受……让我完全无法接受也无法共情的是秘书关于母亲的回忆,为了救女儿而抛弃母女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先按下不表,为了吃饭委身他人这个理由也可以接受,但是为了一块草莓蛋糕就奋不顾身冲进店里这种行为我完全理解不了啊???然后因此死于狱中???你们知道听着调动悲伤情绪的歌曲回忆这么扯淡的事有多违和么?幸好最后黑帮老大和秘书父女之间没有和解……如果他们相拥而泣我一定立刻离席。
结尾,在温暖的升华主题以后,影片放出了早期野生Q组织的珍贵录像:大本钟塔内,好多个人组成黑暗圆桌——有唐探二的宋义,有网剧的张钧甯,有那个只会颜艺的警司,还有大彩蛋刘德华,还有一个席位虚位以待(暗示思诺可能加入吧)。完
这篇吐槽看到这里,我的看法已经很明确了,这绝不是一部烂片;这部电影砸了唐探的招牌;有关下一部电影的正邪对抗,我一点也不期待。有一些闪光点,还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多次出现的恶心梗)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指出的还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的情节。
个人观感:
1,案子太简单了,柯南600集观众、《风声》吹捧者(本人)表示,看到演员表就怀疑长泽雅美这次是不是就是凶手,看完案情梗概不仅确定她是,连手法都猜出来了,无非就是动机因为缺少设定交代还不知道……这太明显了,导演在展示线索、藏线索的时候太不用心了。
2,和平精英太尴尬。《唐2》虽然也有广告植入,但是我觉得那个租车广告还蛮有喜感的。
3,恶意煽情太烦了,如果说长泽雅美的自述我还因为沉浸在剧情里能看得下去,那最后那个烟花插曲完全没必要。
唐人街娱乐
4,皮蛋这个组织太中二了,日漫重度爱好者表示这逼格太轻了。
唐人街娱乐
5,一些刻意的搞笑也尬,比如野田昊和Jack 唐人街娱乐 贾跟王宝强扭成一团、故意作呕的动作,真的不好玩。